系列作品
展期:2018-10-13 ~ 2018-12-23
地點:大安路一段116巷15號一樓
參展藝術家:木戶修

值個展之際
2018.秋
木戶 修
 經常被詢問螺旋雕塑究竟是何時開始創作。去年2017東京藝術大學退休之際舉辦了一場紀念個展,展示了從研究所畢業前後到現在的作品。藉由這個機會重新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軌跡是形體構造的探討,早期是將形體分割的創作方式。將金屬板重疊,或將保麗龍用鎳線加熱切割製作原型,再鑄造成金屬材質的作品。當時的作品現在重新觀察可以發現,其實已經有了螺旋的要素在裡頭。

 螺旋的造形是一個點一邊旋轉一邊向前進的移動與迴旋兩個要素所構成,換成用線來思考,例如將一段線往水平方向移動的話,會產生平面可以形成的長方體或立方體這樣的造形,但是如果加上迴轉的話,會變成具有曲面扭轉的造形。將視線轉移到自然界的話,可以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螺旋的存在,植物盤繞的弧線、動物的角、水流的漩渦、颱風、銀河系的造形以及其它許多東西都具有螺旋要素。DNA的雙重螺旋也是,我的眼睛無法看到的光、電波等也是被推測是像螺旋般的運行,若是這樣的話,重新意識到其實直線與平面是不存在於自然界的人造物。

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抽象雕塑是無機的。我的雕塑被認為是抽象雕塑,個人則是認為自己的作品是非常有機的抽象雕塑,是來自自然中存在的造形要素所形成的雕塑。雖是冰冷的金屬素材,常被說感覺是具有溫度的造形應該也是原因之一。又,不鏽鋼的表面所研磨成的鏡面映出周遭的景色,呼應作品所設置的空間,有將周遭的空間吸收進入作品之中的效果。隨著觀者的移動景色角度也隨之移動讓觀者感到心情愉悅,放在野外會反射藍天,螺旋的造形以各種角度反射太陽或月亮的光芒,作品所呼應的世界,說是拓展到像宇宙般的寬廣也不為過吧!

想要表現這樣的有機的螺旋造形,將之在平面上觀察與計算是徒勞的,用三次元的數學思考是必要的。最初為了畫出數學的正弦sine (sin)、餘弦cosine (cos)曲線參照了函數表,用簡單的計算機手操作來計算出螺旋。1980年代雖然電腦開始普及,但當時的電腦是必須自己編寫程式來驅動,但是對於一直都用手工計算的我來說簡直是具有魔法的機器,需要花費幾天去計算的工作瞬時就完成了。當然實用的計算程式的編寫花了幾年才完成。現在仍使用這個程式在探索更加新穎的造形,雖然以螺旋造形為題進行研究算來也四十餘年了,但是變換自由的螺旋造形還可以繼續創做出無限的形態,每天都可以在螺旋的新曲線、新形態發現至今未曾發現過的不可思議之處,並能與自然界的規律呼應的作品是我繼續創作的理念。

2012年在台灣的高雄參加鋼雕創作營受到了許多的朋友協助,這次因為預想會有許多的台灣朋友來看我的作品而感到喜悅。去年的東京藝術大學退休紀念展開幕時,台灣藝術大學的賴永興老師、赤粒藝術的陳慧君小姐與蔡宜芳小姐蒞臨參加,那次的參訪促成了這次個展的實現,在此對這三位表達深摯的謝意。